来源:焕新设计(公众号)
作者:刘佳才(Image From:Web\Pexels\WaSpeak)
PMAN-2025A01-S01
引言
在全球农业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时代浪潮之下,德国卡尔斯草莓农场(Karls Erdbeerhof)凭借其百年传承的深厚底蕴以及创新发展模式,自 1921 年创立以来,该农场从一家小型家庭农场起步,逐步发展成为一个集草莓种植、产品深加工、主题旅游项目以及研学体验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农场综合体”,更是德国休闲农业领域的佼佼者,在整个欧洲,它也是经营极为成功的家庭儿童体验式主题乐园之一,每年这里吸引着超过百万的游客到访,实现年收入达数千万欧元,因而被誉为“欧洲的田园迪士尼”。
在我看来,卡尔斯草莓农场不仅是一个农场,更是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经典模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复盘卡尔斯农场的经营理念,看看它究竟有何种独特魅力,能够使其成为全球农文旅的标杆典范。
一、农场简介:从草莓田到多功能乐园
卡尔斯草莓农场位于德国波罗的海沿岸的 Purkshof 小镇,占地面积300公顷左右,农场的名字是以现任农场主祖父卡尔的名字命名。在早期卡尔斯只是一家草莓农场,它的发展轨迹与一战和二战的历史相关,在战火中搬迁又重回故土发展,已经发展近百年发展才有了今天的规模与内容,其发展过程也是相当波折。虽然三代家族继承人风格迥异,但是对草莓事业却秉持着热爱,第三代继承人对种植技术改进后,草莓的年产已达到5000吨,是德国最大的草莓生产基地与连锁体验农庄。经过多年的用心经营,农场形成了以草莓为核心的主题形象IP,完成了“一产种植、二产加工、三产旅游”的全产业链闭环的打造,其产业完整涵盖了6次产业业态:
一产:年产量5000吨草莓,占德国市场份额的30%;
二产:开发超千种草莓衍生品,覆盖食品、日化、家居等领域;
三产:年接待游客超130万人次,提供餐饮、住宿、游乐、研学等综合服务。
Karls Erlebnis-Dorf Profitiert auch Riesa
二、发展历史:百年传承与5次转型
卡尔斯农场于1921年成立至今,三代人的不断改进和经营完成了产业的结合,草莓庄园成为了相对丰富的休闲农业体验园。现如今已经拥有5个连锁农庄、4家购物中心、2家主题咖啡店、300多个草莓屋销售点,堪称德国儿童体验农庄的成功典范。每个阶段的内容可以归纳如下:
- 农场初建,开启蔬果经营之路:1921年,德国人“Karl Dahl”在梅克伦堡小村庄建立小型蔬菜农场,每周用手拉车向罗斯托克运送水果并在市场出售。
- 战乱迁徙,拓展农场多元业务:1939 – 1945年二战期间,Karl Dahl一家迁至德国石勒苏益格 – 荷尔斯泰因州的县城,重建农场,研发新品土豆种植,创建果酱加工场。后来,其儿子卡尔·海因茨成为农场第二代负责人,将农场重点经营为草莓农场。
- 战后冲击,农场经营陷入困境:1945年后,德国战后经济恢复,市场开放,国际贸易合作展开,波兰廉价草莓进入德国市场,冲击本土草莓市场。1989年德国柏林墙倒塌,贸易开放、市场重新划分,使草莓农场面临经营困境。
- 创意突围,转变农场销售模式:为解决危机,当时农场主卡尔·海因茨的儿子Ulrike Dahl受英国温布尔顿一家学校草莓摊位启发,提出“草莓屋”销售创意,在当地造船厂帮助下,15个“草莓屋”诞生,农场从采摘转变为直接销售商。
- 继承发展,重命名并扩张农场:1992年,农场第三代负责人罗伯特·达尔在父亲指导下,继承经营理念,秉承“公司规模由销售决定”原则,对农场重新规划,增种10公顷草莓田,开设13家草莓店铺,增加了多样化的休闲体验项目,并用祖父之名重命名农场为卡尔斯草莓农场 (Karls Erdbeerhof)。
过去的Karls Erdbeerhof
如今的卡尔斯农场已经成为全球农业产业复合发展的典范,成为世界最知名的农旅品牌之一,现在拥有6家体验村以及遍布德国的零售店。
未来几年,六个现有的冒险村(见地图)还将增加三个:鲁尔地区的奥伯,弗兰肯的普莱赫和下萨克森州不来梅港附近的洛克斯泰特。
三、产业驱动: 围绕草莓的全链条融合
卡尔斯农场的核心战略是“以草莓为原点,向多维度延展”,形成一二三产的协同效应。
卡尔斯庄园有着清晰精准的定位,以草莓作为发展的核心与起点,围绕草莓这一主题构建起所有的业态内容。庄园凭借新鲜、高品质的草莓产品,以及免费的娱乐设施,成功吸引并留住了周边家庭客群。
在所在城市,庄园设有形象展示售卖屋,充分展示品牌形象与草莓产品。同时,庄园拥有强大的产品研发体系,在产品展示上极具创新,形式新颖且富有吸引力,涵盖的产品种类广泛。通过这些举措,庄园逐步形成了一体化、品牌化的发展战略。
除了在农场内部进行多元化运营,卡尔斯庄园还积极拓展外部合作,与足球、篮球等热门体育项目联动,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成功打造出独立IP。凭借这一系列布局与发展,卡尔斯庄园成为了儿童体验农庄领域的佼佼者,树立了行业标杆。
1. 一产突围:品质与规模的双重保障
充分依托德国在农业领域所具备的高度机械化优势。在种植过程中,采用极为精准的灌溉方式,同时坚持有机种植理念。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切实有效地确保草莓具有令人满意的甜度以及卓越的品质。所处位置紧邻国道 105 以及波罗的海的旅游线路。借助“草莓小屋”这一网络,全面覆盖各个交通节点,从而成功实现“产地直销”的模式。
2. 二产深化:衍生品的创意开发-形成“万物皆可草莓”的品牌渗透
在特色市场里,售卖的衍生产品丰富多样。除了果啤、饮料、果汁、果酱这类食品饮品,还有各类生活用品。其中有护手霜、橄榄油等护理用品;杯子、水壶水杯等日常器具;波罗的海的石头、弹珠、装饰物件、储物物件等特色小物;毛绒皮大衣、鞋子等服饰;床上用品、毛绒玩具等家居用品;香水、香精、肥皂等清洁美妆用品;以及书籍。此外,周边的民宿和酒店都围绕草莓主题打造,与迪士尼乐园酒店的风格截然不同 。
3. 三产引爆:文旅体验的沉浸式设计
农场主打儿童体验为主,每年都会吸引游客四、五百万游客,庄园包括了草莓超市、水上陆地游乐园、攀岩架、小动物园、采摘园以及水族馆等的大型体验乐园。与一般农业旅游不同的是这里的娱乐设施都是免费的,但主要的盈利来源基本上都依靠草莓采摘、品尝和售卖草莓相关衍生品。
其中有几个特色项目值得我们学习。
- 草莓采摘:在农事体验上,草莓采摘园作为农场的主要吸引力,只要缴纳一定的费用就可以自由采摘,这和国内的大多数观光体验园区一样,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不过因为草莓品质较好的关系,在每年的旺季期间日客流量会高达10000人,所以会增加临时工人3500位。
- 游乐项目:农场还有一些小型的动物园,儿童群体可以骑的矮种马、观赏性较高的蝴蝶花园以及免费动物表演,为以静为主的采摘农业带来活力。游乐区大多既免费又丰富的器械诸如翻斗乐、土豆袋子滑行器、海底世界等等也吸引着周边群体。
- 主题乐园:200多个游乐设施,如草莓毛毛虫过山车、轮胎滑道、DIY工坊,90%免费开放,仅部分项目收取维护费。
- 研学教育:蜜蜂博物馆、咖啡烘焙工坊、香肠制作体验,将农业知识融入互动活动中。除了草莓采摘和售卖之外,农产品制造和教育体验也是一大特色。农场的衍生品的许多生产环节都可以参与体验,还设有专门的制作区,比如香肠、巧克力、咖啡等等,以及针对孩子们的果酱厨房制造课和糖果厂制造课。
有超过 200 个景点分布在 6 个体验村,大部分景点免费,部分需小额付费
- 表格
四、基于草莓IP的吃住行游购娱的闭环设计
从传统家庭农场起步逐步转型为采摘农场,最终发展成为如今在德国备受赞誉的多功能休闲农场。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及时转变经营模式,合理调整经营策略,积极拓展经营业务,巧妙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精心规划出包含吃、住、行、游、购、娱的全方位产业功能:
德国卡尔斯草莓农场“吃住行游购娱”项目深化表
微信图片_20250225154751
一、美食:五大主题餐厅,创新在地风味
卡尔斯草莓农场深入考量目标人群以及德国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充分发挥农场草莓种植等资源优势,精心打造了五个风格各异的餐厅:梅克伦堡餐厅、庭院厨房、小吃店、甜品店。
- 梅克伦堡餐厅:采用复古工业风设计,供应德式牛肉汉堡,食材均源自农场自产,让食客品尝到原汁原味的新鲜美味。
- 庭院厨房:主打家庭早午餐与草莓蛋糕,这里不仅是用餐的地方,更成为游客社交互动的热门场所。
- 煎饼烘焙店:大胆创新,将中式煎饼与西式披萨融合,创造出独具文化特色的爆款美食。
二、住宿:多元住宿,满足不同需求层次
依据乡村肌理与地域优势,卡尔斯草莓农场为游客提供了三种不同类型的住宿选择,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游客的消费需求。
- 主题住宿:将草莓主题与复古元素相融合,打造出充满乡村风情的主题民宿。屋内设施虽古朴陈旧,但整洁干净、一应俱全,为游客营造出温馨怀旧的居住氛围。
- 乔木民宿:典型的德式个人民宿,屋内装饰典雅,现代化设备应有尽有,充满现代高档民居的生活气息。
- 冰酒店:作为季节性住宿产品,是农场每年举办“冰雪世界”活动时为游客打造的冰屋住宿。虽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冰酒店”,但内部设施完备,配备温暖睡袋、羊皮、舒适床垫、收音机、插座以及装满晚餐的野餐篮等。
三、出行:科学动线设计,交通分层引导
在交通规划方面,卡尔斯草莓农场做到了科学合理、层次分明。
- 外部交通:为自驾车、自行车、公共交通、海航路线等不同出行方式的游客提供分层引导,并为自驾车和自行车游客规划相应停车位。同时,设置多条交通路线,提供免费停车场与接驳服务,方便游客抵达。
- 内部游览:依据人体动线及农场布局,灵活运用复古火车、观光游览车、拖拉机体验和迷你汽车、双轮自行车等交通工具,不仅提升了游客观赏的舒适度,还丰富了农场的游览体验项目。复古火车、拖拉机观光等工具串联起各个功能区,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充满趣味。
四、游览:自然与人文深度融合,沉浸式体验
卡尔斯草莓农场将现有资源巧妙整合,融入地域文化和人文历史,为游客带来独特的景观游览体验。
- 景观融合:将草莓田与迷你动物园、宝石洞穴、冰雪世界等项目相结合,打造出四季皆可游览的丰富场景。
- 文化挖掘:通过蜜蜂博物馆、水族馆、核桃种植园、世界咖啡壶收藏馆、电影院等小众项目,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提升农场的文化底蕴和观赏价值。同时,迷你动物园、宝石洞穴、冰雪世界等项目,让游客既能远观欣赏,又能近距离互动体验,满足不同游客的游玩需求。
五、购物:分场景精准营销,满足多样需求
卡尔斯草莓农场不仅拥有开创性、完善的销售体系和庞大独特的直销产业链,农场内的商店布局也十分合理。
- 农贸市场:位于农场入口处,是一个综合性商店,陈列着上千种草莓衍生品,并提供免费试吃,有效促进游客消费。
- 主题商店:例如在拖拉机体验活动旁设置的拖拉机店,专门售卖男性游客喜爱的机械配件、生活装饰以及农产品等,充分考虑家庭游客群中男士的购物需求,避免家庭消费失衡。
六、娱乐:全龄段兼顾,娱乐与教育并重
娱乐板块是卡尔斯草莓农场的一大特色亮点。农场内设有5个冒险村,拥有200多个不同类型的游乐设施,涵盖休闲、益智、研学、亲子、冒险、体验等多种类型。
- 儿童乐园:滑梯、蹦床、骑小马等项目,让孩子们尽情释放天性。
- 成人互动:消防车喷水游戏、地面钢琴等设施,既适合亲子互动,又能满足成人的娱乐需求,让游客在游玩过程中有所收获。
五、借鉴价值:对中国农业文旅的启示
卡尔斯草莓农场的百年历程,印证了“农业+文旅”的无限可能。其成功不仅在于产业融合的广度,更在于对品质、家庭价值与创意的深度坚持,其核心运营理念:“Begeisterung(热情)”“Familiär(家庭)”“Kreativ(创造力)”,强调通过自然、家庭与创意的融合,为受众提供“幸福时光”,在当下浮躁的社会里尤其可贵。
卡尔斯草莓农场的兴起和升级,在国家层面,德国政府对市民农园改革有所引导;在消费端,随着经济的繁荣,市民需要更丰富的农业休闲项目;在农场的两次改革上,第一次从丰富多种类的农作产品到专业专注的草莓供应,第二次将草莓IP化,依托草莓农场的名气打造更丰富的旅游项目,提供优质的服务。
从收益角度,卡尔斯草莓农场的主要收入来自采摘、餐饮和超市,日均客流量约1-1.5万人,人均消费15欧元。农庄的草莓区员工150人,可接待130万游客。草莓季节来临时,增加零工3,500名。超市和餐饮占地4万平米,其中餐饮占收入的六成,超市占四成,农场最聪明的做法就是直接放弃了亲子游乐的收入,将受益转向草莓商品的销售之上,合理运用自身IP不仅没有造成损失,反而扩大了产业链。既完善了休闲农业的工功能,又对当地的特色景观进行保护,保护了乡土文化。这对于我国农文旅项目的打造也有一定的借鉴。
对中国而言,乡村振兴与农文旅项目并非简单复制模式,而是需立足本土资源,以“一产定调、二产增值、三产引流”的逻辑,构建独特的农业文旅生态。正如卡尔斯第三代掌门人罗伯特·达尔所言:“农场的灵魂是土地,而土地的价值在于人与自然的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