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焕新设计(公众号)
作者:刘佳才(Image From:Web\Pexels\WaSpeak)
PMAN-2025A02-S01
引言:从效率优先到人文觉醒的消费空间
当全球商业历经工业化时代的效率崇拜与互联网时代的流量争夺后,当代消费空间正迎来新一轮价值重构。2025年的中国商业市场,一个显著趋势是:以“友好”为标签的商业空间正在突破传统功能边界,消费空间不再仅仅是商品交易的场所,更是承载人文精神、传递社会价值的重要载体。传统的以产品销售为核心的商业模式逐渐向更加注重消费者体验、人文关怀以及社会价值创造的方向转变,友好型商业时代已然来临。
一、传统消费空间人文精神缺失
同质化严重:当前许多消费空间在设计、业态布局和商品种类上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现象。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的外观和内部布局都大同小异,缺乏独特的个性和文化特色。消费者在不同城市的商业场所中难以获得差异化的体验,无法感受到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忽视消费者情感需求:部分商业场所过于注重销售业绩,而忽视了消费者的情感需求。服务人员缺乏热情和耐心,消费环境嘈杂、拥挤,缺乏舒适感和温馨感。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往往感到疲惫和压抑,难以获得情感上的满足。
文化内涵浅薄:一些商业空间虽然在建筑外观和装饰上进行了一定的设计,但缺乏深度的文化内涵。只是简单地堆砌文化元素,没有真正将文化与商业有机融合,无法让消费者深入理解和感受文化的价值。
二、未来商业时代:从”交易场所”到”情感容器”的转变
商业文明的四次进化浪潮
未来商业时代:从“交易场所”到“情感容器”的转变
在商业发展的长河中,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发展脉络与核心驱动力。从最初单纯的商品交易,逐步演变为如今融合情感、体验与价值共鸣的多元模式,商业文明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未来商业时代,更是面临着从传统“交易场所”向“情感容器”的重大转变,这一转变背后,是商业文明历经四次进化浪潮的积累与沉淀。
标准化时代(1950 – 1990):规模化与效率的追求
在20世纪中叶至末叶的这段时间里,商业世界被标准化浪潮所席卷。这一时期,规模经济成为企业追求的核心目标,标准化的产品、流程与服务,旨在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大范围的覆盖。
沃尔玛作为标准化时代的典型代表,其“五公里死亡圈”效应广为人知。沃尔玛凭借强大的供应链管理和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在一个区域内一旦开设门店,以门店为中心的五公里范围内,众多小型零售商往往难以与之抗衡,最终走向倒闭。这一效应的背后,是沃尔玛标准化运营模式的胜利。从商品采购、店面布局到员工培训,沃尔玛都有着严格统一的标准,确保无论在哪个地区的门店,消费者都能享受到一致的购物体验,同时实现了成本的有效控制,以低价策略吸引大量顾客。
walmart
与此同时,购物中心也在探索着标准化的黄金分割公式。零售占比52%,餐饮占28%,休闲占20%,这一比例看似简单,实则是经过大量市场调研与实践验证得出的。零售作为购物中心的核心业务,占据了最大份额,为消费者提供丰富的商品选择;餐饮则起到了吸引人流、延长顾客停留时间的作用;休闲部分则进一步完善了消费体验,满足了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这种标准化的业态组合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购物中心的运营效率与盈利能力,成为当时商业地产开发的重要参考。
体验化革命(1990 – 2010):从产品到体验的升华
随着社会发展,消费者需求日益多样,20 世纪 90 年代商业领域开启体验化革命。迪士尼作为引领者,以 “三触点” 体验设计,把消费过程分为三个区域,全方位打造体验,让主题公园成为情感连接平台。同一时期,日本 Grand Front Osaka 开展 “知识之都” 实验,将知识、文化融入商业,打破传统,实现消费者从物质到精神消费的升级,为商业体验化提供新方向。
数字化赋能(2010 – 2020):技术驱动的商业变革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商业领域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刻改变了消费者的购物方式和企业的运营模式,随着电商的崛起,各类智慧门店 “无感支付”,免排队结账,提升效率且助力商家营销,并借助大数据调整商品,线上线下结合提升坪效,提供个性化体验。
友好型觉醒(2020 – ):价值观与情感连接的回归
后疫情时代,人们对于生活便利性和安全性的关注度大幅提高,“15分钟生活圈”的需求应运而生。消费者希望在步行15分钟的范围内,能够满足日常生活所需,包括购物、餐饮、医疗、休闲等。这一需求促使社区商业迅速发展,各类小型便利店、生鲜超市、社区诊所等业态纷纷布局,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贴心的服务。同时,社区商业也更加注重与消费者的互动和情感连接,通过举办各类社区活动、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增强消费者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另一方面,GenZ消费群体的崛起也对商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根据麦肯锡2023年的数据,68%的GenZ消费者愿意为价值观契合的品牌支付溢价。这一群体成长于信息爆炸的时代,更加关注社会问题、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议题,他们在消费过程中不仅追求产品的品质和功能,更注重品牌所传达的价值观是否与自己相符。因此,企业需要更加注重自身品牌形象的塑造,积极践行社会责任,与消费者建立起基于价值观的情感连接,才能赢得GenZ消费者的青睐。
未来商业时代,从“交易场所”到“情感容器”的转变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在这一过程中,商业文明的四次进化浪潮为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企业需要深刻理解每个时代的特点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不断创新商业模式和运营策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迎接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未来商业时代。
三、友好型商业的崛起
友好型商业是一种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的商业模式,通过精准洞察特定群体的深层需求,构建具有情感共鸣、功能适配及文化认同的消费空间。与传统商业以“商品交易”为核心不同,其本质是将商业空间转化为社会关系的容器,通过物理环境、服务设计及文化符号的协同作用,满足消费者从基础功能需求到情感归属、社会认同的高阶需求。
友好型商业的崛起,标志着商业文明从“效率至上”转向“意义创造”。它通过空间重构实现三重价值:
个体价值+精准细分:让每个人在商业空间中找到归属感与尊严; 聚焦某一群体(如宠物主、女性、残障人士),提供专属服务(如宠物医疗站、母婴室、无障碍设施)
商业价值+功能叠加:通过情感黏性与社群效应构建竞争壁垒;在传统商业功能中融入社会价值(如购物中心增设社区图书馆、骑行服务站)。
社会价值+情感联结:以商业力量推动包容、可持续的城市发展,通过空间美学、文化符号或社群活动,建立消费者与品牌的情感纽带。 。
229082294132260_1200
新加坡也太超前了赛博朋克商场居然能骑车_1_Xtrip-新马旅行_来自小红书网页版
▲ 新加坡福南购物中心:200米自行车廊道连接城市景点,将“骑行友好”从设施升级为城市生活方式的象征。
229082294132260_1200
▲日本丰州Lalaport:以家庭为单位设计动线,儿童游乐区与家长休息区无缝衔接,实现“家庭共融体验”。
LaLaport与传统百货商场有着本质区别,它秉持体验至上的消费逻辑,以“生活方式提案”为核心要点,致力于打造“可逗留的购物中心”,通过各种方式让消费者在商场空间内停留更长时间。在具体举措上,LaLaport设有海滨公园、儿童游乐区,这些设施对家庭客群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能够满足一家人的休闲娱乐需求。在室外区域,新增了Blue Bottle咖啡店,搭配草坪公园与美丽海景,营造出一种充满松弛感的氛围,平日里总能看到许多人带着宠物散步、享受野餐时光 ,惬意无比。
未来商业本质的范式转换-时代命题下的必然选择
当物质丰裕时代的消费者开始用情感丈量商业价值,”友好型商业”的兴起,本质上是一场关于”人本主义”的空间革命,正成为全球商业空间转型的缩影。
传统零售业以”商品交易”为核心逻辑,空间设计遵循”坪效至上”原则。而友好型商业颠覆了这一范式,将”人的体验”置于价值中心。这种转变背后,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商业领域的进阶演绎——当基础需求被充分满足,消费者开始追求”存在感确认”与”群体身份认同”。
▲马斯洛需求层次
五、友好型商业的六大维度
友好型商业并非单一标签,而是通过多维度协同构建的生态系统,其涵盖了人群、功能、情感、社区、生态和数字六个重要维度,旨在全方位地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提升商业体验,促进商业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共生。
1. 人群友好
在多元化的社会中,不同群体有着独特的需求和消费特点。友好型商业的 “人群友好” 维度强调对特定群体的关注和服务优化。通过垂直细分,深入挖掘特定群体的核心需求,从而提供精准且专属的服务。
- 全面友好:针对儿童、银发族、LGBTQ + 等群体,企业需要深入了解他们在购物、休闲等方面的特殊需求。例如,儿童群体可能更需要安全有趣的购物环境,银发族可能对健康养生类产品和便捷的服务更为关注,LGBTQ + 群体则希望在消费过程中感受到尊重和平等。
- 体验优先:日本永旺 PETEMO 宠物商城是人群友好型商业的典范。它精准定位养宠人群,提供 24 小时兽医急救服务,解决了养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突发紧急情况,让宠物主人能够安心。宠物水疗服务则满足了宠物主人对宠物健康护理和品质生活的追求,极大地提升了养宠人群的消费体验,解决了他们的核心痛点。
▲日本永旺 PETEMO 宠物商城
Tietgen Dormitory in Copenhagen by Lundgaard & Tranberg Architects was made possible by a donation from the Nordea Denmark Fund
2. 功能友好
功能友好聚焦于以需求为导向打造基础设施,确保商业空间能够为各类人群提供便利和舒适的体验。
- 需求导向的基础设施:
- 骑行友好:随着骑行文化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行车作为出行工具。商业场所设置自行车维修站,能在骑行者遇到车辆故障时及时提供帮助;淋浴间则方便骑行者在到达商业场所后可以清洁身体,保持良好状态进行购物或休闲活动。
- 家庭友好:对于携带儿童出行的家庭,儿童安全地垫可以有效保护儿童在玩耍或行走过程中不受到意外伤害;家庭卫生间的设置充分考虑了家庭中不同成员的需求,方便家长照顾儿童或老人。
- 残障友好:盲道导航为视障人士提供了安全的行走路径,让他们能够在商业空间中自主行动;语音导购系统则通过语音提示,帮助视障人士了解商品信息和店铺位置,实现独立购物。
▲ 成都最近很火的街区 麓湖CPI
成都最近很火的街区 麓湖CPI (23)
宠物友好商业,本质是做有人情味儿的商业_服务_消费者_成都
▲宠物友好商业,本质是做有人情味儿的商业服务消费者(成都)
3. 情感友好
情感友好致力于通过空间的情绪编程,营造出与消费者情感共鸣的商业环境。
- 空间的情绪编程:
- 感官设计:香氛在商业空间中起着微妙而重要的作用。例如,檀香散发的淡雅香气能够帮助消费者放松身心,缓解压力,尤其适合在瑜伽馆、SPA 中心等注重放松体验的商业场所使用。灯光色温也对消费者的情绪有着显著影响,2700K 暖光类似于傍晚时分的自然光,能够营造出温馨、舒适的氛围,增强消费者在商业空间中的归属感。
- 文化共鸣:商业建筑的设计融入本土文化元素,可以唤起消费者内心深处的文化认同和情感连接。泰国佛统尚泰购物中心的传统山墙屋顶,不仅是建筑美学的体现,更承载着泰国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当消费者走进购物中心,看到这一独特的建筑元素,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从而提升对商业场所的好感度。
▲Funan商业综合体-来自小红书©建筑师Ellie
4. 社区友好
社区友好强调构建 “附近性” 社交网络,促进商业场所与周边社区居民的互动和交流,增强社区凝聚力。
- 构建 “附近性” 社交网络:
- 硬件:共享办公区为创业者、自由职业者等提供了一个低成本、便捷的工作空间,同时也促进了不同个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社区菜园则让居民有机会参与到种植活动中,共享劳动成果,增进邻里之间的感情。
- 软件:邻里市集为居民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分享的平台,大家可以在这里交换自制的手工艺品、农产品等。技能交换活动则充分发挥了社区居民的特长,让每个人都能从他人身上学到新的技能,丰富自己的生活。
“友好型”商业—泰国Samyan Mitrown_1_Cindy~侦察记_来自小红书网页版
▲ 曼谷 Samyan Mitrtown 的 CO – OP 空间-来自小红书©Cindy~侦察记
曼谷 Samyan Mitrtown 的 CO – OP 空间,通过举办各类创意工作坊、讲座和社交活动,吸引了众多学生和创业者。这里不仅是一个共享办公空间,更是一个社交枢纽,促进了知识的交流和创新的碰撞,为社区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5. 生态友好
在全球倡导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生态友好成为友好型商业不可或缺的维度。它体现在商业活动的各个环节,从建筑设计到日常运营,都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 绿色商业的实践:
- 建筑层面:光伏玻璃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商业建筑提供部分电力支持,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雨水回收系统则收集雨水,用于灌溉、冲厕等非饮用用途,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 运营层面:零废弃活动鼓励消费者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倡导绿色消费理念。碳积分奖励机制则通过对消费者绿色行为的奖励,如步行或骑自行车前往商业场所、参与环保活动等,激励消费者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 Central Westville 的垂直森林设计,在建筑外立面种植大量植物。这些植物不仅起到了美化环境的作用,还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调节局部气候。同时,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降低建筑表面温度,减少空调等制冷设备的使用,从而降低建筑能耗 15%,为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曼谷central westville_5_June_来自小红书网页版
▲ 曼谷central westville–来自小红书©June
▲ 麓湖CPI的环境营造
6. 数字友好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友好成为友好型商业适应时代潮流的关键维度。它通过科技赋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个性化的购物体验。
- 科技赋能的无缝体验:
- 虚拟分身:在元宇宙概念逐渐兴起的背景下,像首尔 COEX 的元宇宙社群,消费者可以创建自己的虚拟分身,在虚拟空间中与其他用户互动、参与商业活动。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购物和社交乐趣。
- 智能导航:AR 实景导购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将虚拟信息与现实场景相结合。消费者通过手机或其他智能设备,就可以在商业场所中获得实时的导航指引,快速找到自己想去的店铺和商品,大大提升了购物效率。
- 数据驱动的个性化服务:基于消费者的消费记录和偏好数据,商家可以为消费者提供精准的产品推荐。例如,对于有母婴产品购买记录的消费者,推送适合宝宝年龄段的奶粉、纸尿裤、玩具等商品信息,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提升购物满意度。
结语:最好的商业策略,往往产生于对人性最深切的关照。
友好型商业的本质是商业文明对人性需求的回应,除了传统商业项目的焕新,友好型商业与城市更新、文旅开发、乡村振兴项目有着天然的契合度,这种商业形态的终极价值是更强的归属认同、更深的情绪联结与更高的消费动能,友好商业不仅是商业空间的进化,更是一个时代对”人的尺度”的重新发现,友好商业的崛起也证明了:最好的商业策略,往往产生于对人性最深切的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