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architectural narrative to brand building-Building rural IP using MOCIP method
文章:从建筑叙事到品牌营造 – 以MOCIP方法系统构建乡村IP品牌
来源:乡创社(公众号)
作者:刘佳才
(Image From:Web\Pexels\WaSpeak)
PMAN-2025A01-S01

当白墙黛瓦、网红打卡墙成为标准化符号,村庄失去的不仅是视觉独特性,更是作为“独立IP”的叙事能力。乡村建筑的“复制病”,本质是对“在地价值”的失语——真正的村庄IP,不是贴标签式的符号堆砌,而是基于本土性格的“生长型表达”,结合MOCIP(Modern-现代、Original-原创、Creative-创意)营造方法,我们能让乡村从“复制他者”转向“定义自我”,让建筑成为IP的“具象载体”,让性格成为IP的“核心内核”。

一、M(Modern):现代适配——让传统性格“可延续”

MOCIP中的“现代”,绝非用城市设计模板改造乡村,而是以现代功能适配本土性格,让传统智慧在当代生活中“活下来”。村庄IP的现代性,体现在“旧基因的新表达”——既不脱离乡村的根,又能满足当代人的生活与体验需求。

  • 功能现代:保留吊脚楼“架空”的核心结构(性格基因),但将架空层从“堆放农具”升级为“村民议事+游客歇脚”的复合空间(现代需求),既延续“与山共生”的性格,又提升空间利用率;
  • 技术现代:徽派建筑的“斜顶”是为“排雨水”(气候智慧),可在保留斜顶形态的基础上,局部采用轻型环保材料替代传统砖瓦(降低成本),并在屋顶加装隐形光伏板(补充能源),让“天人合一”的性格有了当代技术支撑;
  • 体验现代:针对城市游客“短停留、深体验”的需求,将村庄的“晒场”(生产场景)改造为“可参与的晒秋工坊”(现代体验)——游客能跟着村民学晒玉米、做笋干,让“农耕性格”从“观看”变为“沉浸”,成为IP记忆点。

现代性的关键是“不颠覆性格,只升级表达”:就像老人使用智能手机时,更习惯“大字体、简化操作”的适配设计,乡村的现代改造也要以“性格适配”为前提。

fig:

二、O(Original):原创锚定——让在地基因“不褪色”

“原创”是破解“复制病”的核心,也是村庄IP的灵魂。MOCIP中的“原创”,不是凭空创造,而是对本土性格的“精准提炼与忠实表达”——从土地、生活、文化中找到独有的“性格密码”,让IP自带“不可复制性”。

  • 材料原创:拒绝“外来网红材料”,用本土材料讲述性格故事。陕北村庄可用当地黄土夯墙(保留“厚重、温暖”的视觉性格),墙面嵌入村民的旧农具(如镰刀、犁耙)作为装饰——这些材料不是“设计道具”,而是“生产记忆的具象化”,比统一采购的文化石更有原创力;
  • 空间原创:基于人际关系设计空间,而非照搬“网红布局”。江西篁岭的“天街”之所以成为IP,是因为它延续了“村民日常交往+物资交换”的原始功能(性格根基)——如今保留“商铺挨着民居”“石阶连接各户”的布局,游客走在其中能看到“老人在门口择菜”“店主与邻居闲聊”,这种“生活化的空间关系”无法复制;
  • 符号原创:从真实习俗中提取符号,而非强加“通用文化元素”。苗族村庄的IP符号不应是随处可见的“苗银图案”,而可取自“斗牛节的牛角图腾”“吊脚楼的木构榫卯”——这些符号源于村民的真实信仰与生活智慧,是“性格的视觉浓缩”,自然具有原创辨识度。

fig:

原创的本质是“诚实”:诚实对待村庄的历史(不虚构)、诚实表达村民的生活(不表演)、诚实使用本土的材料(不伪装)。当IP基于“真实性格”生长,自然无需担心被复制。

三、C(Creative):创意激活——让性格表达“有记忆”

“创意”是让村庄IP从“存在”到“被记住”的关键。MOCIP中的“创意”,不是脱离性格的“炫技”,而是用巧思让性格“更易感知、更有温度”——就像给故事加细节,让乡村的性格从“抽象描述”变为“具体记忆”。

  • 生产场景创意化:将“劳作”转化为IP体验。云南诺邓以“火腿”闻名(生产性格),可在保留“阁楼挂火腿”原始场景的基础上,设计“火腿腌制日历墙”(标注不同季节的腌制技巧)、“老匠人讲解点”(在火腿房旁设微型展示台)——让“以盐立村”的性格从“产品”延伸为“可感知的生产故事”;
  • 情感场景创意化:让“日常”成为IP锚点。浙江古村的“祠堂”是“家族团聚”的情感载体(情感性格),可在祠堂保留“族谱、供桌”的基础上,增设“村民故事墙”(贴老照片、写家族往事)、“节气仪式角”(春分做青团、冬至包汤圆的工具展示)——让祠堂从“静态建筑”变为“情感记忆的容器”;
  • 空间细节创意化:用小设计放大性格。陕北窑洞的“土炕”是“温暖、聚集”的性格符号,可在炕边保留“老灶”(延续生活逻辑),同时设计“可移动的炕桌”(方便游客体验)、“炕头小书架”(放当地故事书)——这些细节不改变窑洞的核心性格,却让“温暖感”有了更具体的体验入口。

创意的原则是“不破坏性格,只放大感知”:就像给老照片加注解,让原本模糊的记忆变得清晰——乡村IP的创意,就是给性格“加注解”,让游客能看懂、能记住、能回味。

fig:

fig:

四、MOCIP驱动的村庄IP营造路径:从性格到落地

村庄IP的营造不是孤立设计,而是MOCIP三要素与“乡村性格蓝图”的结合。基于原文中“性格定位蓝图”的框架,可形成四步落地法:

  1. 性格解码(为原创找根)
    像“给村庄写自传”一样,梳理核心性格:常住老人的“邻里依赖”、返乡青年的“新旧融合”、游客的“在地期待”,结合气候(如北方需保暖、南方需通风)、生产(如农耕、手工艺),提炼出“必须保留的性格基因”(如陕北的“厚重”、江南的“灵动”)。
  2. 现代适配(让性格实用)
    针对当代生活需求,给性格“加功能”:若村庄性格是“农耕+宁静”,可将旧谷仓改造为“农耕图书馆”(现代功能),保留木梁结构(性格基因),加装落地窗(引入自然光)——让“农耕记忆”既能满足村民阅读需求,又能成为游客感受“宁静”的空间。
  3. 创意转化(让性格可感)
    把性格转化为“可体验的场景”:若性格关键词是“节俭+智慧”,可设计“旧物再生展”(用废木料做花盆、旧布料做坐垫),并设置“村民创意角”(让村民展示自己的改造作品)——让“节俭”从抽象概念变为“可触摸的生活智慧”。
  4. IP沉淀(让性格成标签)
    当现代适配、原创表达、创意激活形成合力,性格会自然成为IP标签:提到“晒秋”就想到篁岭(创意场景),提到“盐井古村”就想到诺邓(原创符号),提到“吊脚楼生活”就想到湘西(现代适配的传统形态)。此时,村庄IP无需刻意宣传,性格本身就是最好的“传播载体”。

fig:

结语:IP的本质,是“做自己”的勇气

乡村建筑的“复制病”,本质是“不敢做自己”的焦虑;而村庄IP的营造,核心是“坚持做自己”的笃定。MOCIP方法的价值,正在于提供了“做自己”的路径:用现代适配让性格“活得下去”,用原创锚定让性格“立得住脚”,用创意激活让性格“被人记住”。

就像原文中所说,“真实是最打动人的感染力”。当乡村建筑不再是“复制的道具”,而是“性格的表达”;当村庄IP不再是“外来的标签”,而是“生长的结果”,乡村自然会拥有“不可复制的独特价值”——这种价值,就是最好的IP。


文章作者:刘佳才

版权声明:本内容仅供内部学习与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文章中存在权属不清导致的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并予以删除。

The content is for internal study and communication purposes only and is copyrighted by the respective owners. If there is any infringement due to unclear copyright ownership in the articles, please contact us to remove the content.


‌朴门文旅 (Perma ) 成立于2018年,是国内最早践行 Perma Culture 朴门永续设计哲学的企业之一,在文旅开发、乡村创生、城市更新及美学营造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创造性地提出了perma+a 设计理念,将艺术、体验、科技、田园相互融合,形成自我生长的可持续的发展系统。